【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最新资讯 > 厚 重 经 典 别 致

厚 重 经 典 别 致

成都市中和中学 2011-06-01


——格致中学挂职学习感言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范永杰



2009年的岁末,我参加了由成都市教育局在上海华东师大组织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都市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其间有两周时间挂职学习于上海市资深名校格致中学。要谈自己的挂职学习感言,我对格致中学的确有发自内心深处的三个核心词汇:厚重、经典、别致。


一、 厚 重


我之所以第一个核心词汇用“厚重”来诠释格致中学,还得从格致中学的历史开篇。步入校史楼,走进一间又一间校史资料陈列室,映入眼帘的一本本发黄的教科书、一幅幅模糊的老照片、一段段曾经的教育叙事、还有一位位历史性的校长、老师、校友……,已经将你置身于格致中学那悠久的灿烂历史,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敬重感、尊崇感、敬畏感”油然而生,因为格致中学那深厚的历史学问底蕴真的触动了我的心扉。

格致中学前身为“格致书院”,始建于1874年,由清代重臣李鸿章倡议,又由近代著名化学家徐寿和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麦华佗联合创办,并提出以“格致”为名,迄今已有135年的历史。她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中西合办、最先传授西方自然科学常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

我有心拜读了格致中学的《校名探赜》一文,其中就“格致”的出典有这样的表述:中国古代著名儒家典籍“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的合称。《大学》,原为《礼记》中一篇,传说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学生记录老师言论的文字,其中的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 “格致”一说的出典,成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读到这里,我对格致中学学问底蕴的“厚重感”愈加强烈,其中还有关于“格致”一词“内涵”的诠释、“科学特色”的阐释也是极其精辟,让我觉得“格致”二字,真是“博大精深”,确为“凝炼厚重”。

一个多世纪以来,格致中学继承“爱国、科学”的优良传统,弘扬“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精神,发展“和谐、崇理”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12位院士),并以其教育的高质量享誉海内外。1958年,学校即被评为上海市首批市重点中学,现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江泽民同志曾为学校题词“乐育英才”,朱镕基同志也称赞学校“培养了一流人才”。“格致”这一校名伴随着学校辉煌的业绩,响亮地传遍教坛,名扬四海。她蕴涵着千百年民族学问的积淀,标志着历代先驱的曲折探索。

一代代格致人坚持“科学、爱国”的办学传统、“格物致知、求实求真”的校训和“教书育人、实验示范”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文理兼容、理科见长”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更注入了当代格致人对学校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深度思考。今天,上海市特级校长格致中学张志敏先生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学问传承,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构建“生本多元”“个性和谐”的成长平台、“厚德、博雅、明理、懿行”的人文教育理念,使格致中学的学问内涵更富历史与时代气息,形成了格致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 经 典


格致中学地处上海市中心地带,校区是完整的街区,环境雅致、交通便捷,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块“教育绿肺”,可谓“闹中取静”。学校按教育功能分成“五楼一区”:格意楼、物趣楼、致远楼、知行楼、格致校史楼,以及室内外运动区(包括户外运动场和室内球类馆、室内温水游泳池、室内击剑馆、健身房、棋类室、乒乓房、桌球房、射击馆等运动场馆,为开展游泳、射击、击剑、跆拳道、篮、排、网、乒乓、羽毛球等项目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校还设有乐团排练厅、合唱室、书画室、茶艺室、戏曲排练室等艺术活动区。学校的实验功能室以“精、特、优”而著称于上海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劳技中心、语音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和格致书馆,以及天象厅、创意工作坊、创新实验室、视频教室、学生电视台、学生网站、学生社团活动中心。这些设施设备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提供了众多的平台和有利的条件。

格致中学拥有诸多市区级的教育教学骨干,其中有上海市“双名工程”名校长、名师后备人员7名,区学科带头人5名,区骨干教师9名,还有一位是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导师;学校现有特级教师、特级校长4名、高级教师60名,占教师总数的57.2%。学校有博士生1名、研究生20名,占教师总数的20%。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和谐发展,理科见长”的教学优势与育人特色,这主要得益于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教有所长”的一流师资团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格致中学经历了“双轨同步”、“三大板块”与“基、拓、研”课改三阶段,还善了《格致中学课程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性课程校本化、拓展性课程多元化、研究性课程自主化”的课程理念,将学校课程归纳为“四类八群百门”(四类即公民人格类、学问科学类、身心意志类、创意技艺类;八群为民族历史与学问、科学常识与技能人类社会与自然、艺术审美与体验、心智意志与体魄、社会责任与能力、学科前沿与先导、世界学问与视野;以及由127门课程组成的《格致课艺新编》),学校构建了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学校在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特别关注理科资优生的培养,也注重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的培养。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园学问丰富多彩,学生社团群星荟萃。学校敬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结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现有学生社团30多个,其中学生天文学会、环保社团、学生理论社团、模拟联合国等社团是上海市学生明星社团。

格致中学连年保持了高考质量稳步提高、学科竞赛大面积获奖的良好态势。学生在国内外各项重大学科竞赛中连创佳绩。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师生长期交流互访。

还有,格致中学校园里一处处学问景观、一个个楼道创意、一则则处室格言、一个个班级徽标等各种各样的“物态”学问,无不折射出她的“厚重”与“经典”。

若不是自己到格致中学挂职学习的亲身体验,我真的不敢相信在这仅有20亩的土地上,目前拥有一千余名高中学生的30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并且是功能区、功能室应有尽有,资源利用效率之高,教育教学业绩之突出,堪称当今高中教育品牌中的“经典”。


三、 别 致


“格致”作为一所历经135年办学历史的资深名校,“爱国”和“科学”是学校传承了一百多年的特色。“格致”一词已经不仅是一个校名,而是一种办学理念、一种学术思想,同时更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无形资产、一个闻名遐迩的经典教育品牌。

历代的格致人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赋予“格致”以时代特性,使格致精神得到不断发扬,使这一“厚重、经典”的中学基础教育品牌显得格外的“别致”。

值得称道的是,当代格致的管理者们高扬传承与创新的旗帜,肩负着格致的历史使命,正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格致”乐章。正如格致中学的上任校长柴志洪所说:“作为一个办学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社会是在发展的,教育也要发展、要创新。光靠前人财富是不行的,学校也是很难再发展的,格致中学的今天,是历任校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带领格致人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结果。校长的办学思想要与时俱进,学校才能不断发展。面对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在教育内容上,大家赋予了“爱国”、“科学”的传统和“格物致知”的校训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内涵:‘格物致知’,就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了解事物、改造事物,开拓创新、迎接未来。”

格致中学的现任校长张志敏先生更是一位专家型、学术型兼容的教育学问引领者,他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更有自己敏锐独到的高见,明确提出了“学问立校、学术兴校、管理强校”的格致发展策略。他认为,学校的设施设备是办学的重要物质保证,但更重要的一定是教师。在学校里,教师是上帝,因为教师是学校精神和学问的代表和支柱。只有每一位教师成为可用之才,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有用之才,这与大家经常听到的所谓“学生是上帝”的观点的确又有些“别致”,这一学校管理理念我是非常的赞同。张校长还提出了学校学问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教师的核心学问精神,他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愿景:教师应该成为“儒家”,要儒雅、有修养;应该成为“道家”,要固执寻觅为师之道;应该成为“法家”,要有维系社会公正的道德心。

校长们的话语,凝聚了新世纪格致中学领导班子的团队智慧,折射出了格致师生为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大作方略。我坚信并诚挚祝愿格致中学必将成为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学。

上海格致中学的“厚重、经典、别致”之处,的确值得大家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同行们学习和借鉴。

20100115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范永杰)